彩色濾光變的機制
何謂彩色濾光片
彩色濾光片是產生圖片或影像「色彩」的濾光片。當光通過濾光片之後,就會帶有色彩資訊。彩色濾光片主要用於薄型電視,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上,是在平板顯示器(FPD)重現色彩的關鍵組成零件。近年來彩色濾光片除了運用在液晶顯示器之外,也使用於電子紙與有機EL顯示器等各種平板應用裝置上。
彩色濾光片的基本結構
彩色濾光片是由薄玻璃基板與彩色光阻組成。玻璃基板上有紅(R),綠(G),藍(B)這3種色彩的彩色光阻所組成的圖案。除此之外,為了防止各個彩色光阻與相鄰的彩色光阻混色,還使用黑色矩陣(BM)將交界處切割成格子狀。黑色矩陣在黑場時也具有防止光線從畫面外漏的效果。

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主要有「條紋排列」與「馬賽克排列」這2種(上圖)。條紋排列是將同色的彩色光阻配置成縱列,將RGB排列成條紋狀,適合呈現線與圖型,文字等直線的圖像類型。另一方面,馬賽克排列則是將同色的彩色光阻配置成斜線,可藉由複雜的混色呈現細膩的色彩,因此適合呈現圖片。
一開始研發時,條紋排列在設計上有讓黑色矩陣的縱線變得顯眼等缺點。然而,近年來由於彩色濾光片高度精細化,黑色矩陣的縱線不僅變得不令人察覺,還因為條紋排列的製造成本較低,運作時的故障情況少等多項優點,使得現在製造的彩色濾光片幾乎都採用條紋配列。
顯示器的色彩表現
幾乎所有的顯示器(包含FPD)都利用「光的三原色」(加色混合)來呈現所有顏色。光的三原色是指紅(Red),綠(Green),藍(Blue)這3個顏色的光線(RGB),彩色濾光片(彩色光阻)的顏色也是由這3個顏色(再加上黑色)組成。例如,想要呈現黃色時採用RGB 1:1:0的組合,想要呈現品紅色(紅紫色)時就採用RGB 1:0:1的組合等等,只要調整3色光的組合與明亮度,即能呈現出無數的顏色。


不過,實際上各個產品的彩色濾光片(彩色光阻)的顏色與光源強度都有所差異,能夠重現的顏色多樣性也各有不同。能夠透過RGB呈現的顏色範圍,稱為「色域」。色域有各種規格,電腦相關產品主要採用「sRGB」「Adobe RGB」「NTSC」這3種規格。一般而言,色域是用三角型在「xy色度圖」上標示(右圖)。這個三角形稱為「色三角」,各個頂點代表該規格(「sRGB」「Adobe RGB」等)能夠呈現的RGB上限值。因此色三角的面積越大,將能呈現出越多種顏色。將這一點對應在顯示器上之後,就是產品對應的規格能夠畫出越大的三角形,越能呈現更鮮明的色彩。
彩色濾光片的製造程序
彩色濾光片有數種製造方法,但大多採用「光刻」方式將彩色光阻塗抹在玻璃基板,透過曝光與顯像固定。

諮詢窗口
- 台灣東洋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TEL : +886-2-2536-2628
- FAX : +886-2-2536-26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