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公司・彩色光阻剂的开发历史
彩色光阻剂的开发历程
我公司(东洋油墨)大约在30年前就已开始致力于彩色滤光片用RGB着色剂(彩色光阻剂)的开发了。1983年开始正型聚酰亚胺系光阻的开发。之后,在1990年用于液晶面板等的批量生产线之后,引领了主流的负型光阻的开发。
图1 彩色光阻剂的开发历史

进入90年代,大型电视机需求增长,液晶面板厂家为更新换代,努力推进玻璃基板(G)尺寸的大型化。在这种开发竞争中,为了提高液晶的成品率(良品率)降低成本,大的玻璃基板更为有利。因此,随着玻璃基板的大型化,我公司全力提高彩色光阻剂的要求性能(涂膜,感光度,涂层工艺)。2001年起,台湾开始G5产品,现在已能提供G10大型基板用产品,有望大大提高液晶面板的量产性能。另外,为了提高产品的功能性,还开发高对比型,高亮度型,染料型的光阻。能够应对任何薄型显示器的彩色化。
图2 玻璃基板的尺寸变迁

彩色光阻剂的开发秘史
我公司于1988年左右开始正式将彩色光阻剂的制造实行事业化。开发的契机是在80年代初期,在以前的客户要求下,共同开发光阻油墨。之后,随着液晶电视和IT机器的増产,在2000年建设守山工厂之前,在位于东京,板桥的工厂一角悄悄进行了研究。接下来,研究所增配了1名老员工和2名新人。
刚刚启动之初,拥有彩色滤光片相关知识的只有1名人员,开发工作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的。当时,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也尚处在开发过程中,现在占据主流的,除了“颜料光阻法”以外,还研讨了“染色法”,“ PI蚀刻法”,“ 电沉积法”,“ 印刷法”等各种制造方法。当初,与染色法相比,颜料光阻法的彩色滤光片的对比度非常差,原因在于颜料粒子所引起的光的散射比较严重。为此,通过对颜料进行细微化处理,细化粒子,开发出了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方法。
表1 1980年代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

另外,开发初期阶段,仅仅是将彩色光阻剂固定在玻璃基板上,就非常艰难。为使其固定在玻璃基板上,曾经采用过在光阻剂层上涂布聚乙烯醇作为隔氧层之后,再进行紫外线曝光,显影,形成图案等阶段。由于多出的涂布隔氧膜的工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,有客户就要求“可否省掉这道工序?”按照当时的常识,在直接接触空气的环境下对光阻剂进行曝光是不可能的。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,通过调整光引发剂的种类和配兑量,终于成功地将涂膜固定在了玻璃基板上。此项技术至今还继续用在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上。
进入90年代后,随着液晶面板的大型化和増产,彩色光阻剂的产量也实现了飞跃般的提升。从1996年到2005年约10年的时间里,事业利润也增加了约10倍。2000年,为制造彩色光阻剂,建设了守山工厂,最终成长为公司的骨干事业。此时,国内的电机厂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开发液晶电视的新商品。在这一形势下,电视机用彩色滤光片也每年都会开发新产品等,对产品的规格要求也提高了。
其中就要求高对比度(明暗差)。为此,需要减小颜料粒子的尺寸,降低光的散射。另一方面,还存在粒子越细小,分散就越难,光阻也就越发不稳定等缺陷。为此,我公司为了实现更鲜明,更鲜艳的画面,着手革新分散技术,开发容易通过光的新颜料。一边继续试错,一边推进支持各种高度需求的彩色光阻剂的开发。
之后,日本国内液晶电视的需求下降,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,韩国等亚洲诸国的需求则在増加。大尺寸的玻璃基板工厂相继増建,生产据点也向海外转移。与此同时,日本国内对新型ON芯片用彩色光阻剂的需求则在上升。通过配置在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等多用途・多功能的产品上,彩色光阻剂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功能。
联系我们
- 台湾东洋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TEL : +886-2-2536-2628
- FAX : +886-2-2536-2648